|
 廣告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淮北人論壇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×
頂端新聞評論員 小頂
鞏漢林批評國足后,馮瀟霆等國腳集體發(fā)聲反擊,人稱“馮鞏大戰(zhàn)”。暗中觀察了好幾天,小頂發(fā)現(xiàn),“馮鞏大戰(zhàn)”越來越有小品化的趨勢——戲劇沖突不斷,語言邏輯感人。
因為“馮鞏大戰(zhàn)”,馮鞏前不久發(fā)布的段子也被人翻了出來,其中調侃中國男足“看上去渾身是刺,其實挺軟的”。不得不說,這種比喻不僅挺準的,而且挺狠的。于是乎,有人坐不住了,球評人董路怒斥馮鞏:國足的流量,真香吧?
坦白說,男足的流量大則大矣,香卻未必。每次相關話題在網(wǎng)絡上爆紅,都對應著中國球迷漫長的血淚史。不過,與中國球迷的不屈不撓、百折不回相比,某些圈內人的心態(tài)似乎就要脆弱得多。其中代表性言論是,“你行你上啊”,前中超門將楊程更是提出,鞏漢林也“沒把小品沖出亞洲推向國際化”。
要求中國的語言類小品“推向國際化”,這應該是“馮鞏大戰(zhàn)”中最大的笑話了?!澳阈心闵习 ?,這話聽起來大義凜然,實際上荒誕不經(jīng)——難道不是母雞,就不能討論雞蛋的味道?退一步說,如果大家都是母雞,憑什么你們天天在那兒抱窩?
關于競技體育,大家關注的無外乎兩個方面,要么讓大家看到驕人的成績,要么讓大家看到拼搏的精神。怕只怕,場上無士氣,場下抖威風,勇猛頑強的作風都展現(xiàn)在耍嘴皮子上。無論任何行業(yè),圈內人試圖壟斷“最終解釋權”都不是一件好事,因為圈子化往往意味著墮落化。
來自: iPhone客戶端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