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廣告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淮北人論壇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×
養(yǎng)兒不防老,防吃絕戶
眾所周知,我是一個有一千零一夜愛情故事的浪子,我也是一個堅定的“丁克”。
和很多年輕人一樣,信奉“不婚不育”主義:
年輕的時候自在瀟灑,一輩子只為自己活,多爽?
老了怎么辦呢?
住養(yǎng)老院唄。
直到那個難忘的夜晚,阿半給我發(fā)來一條消息:
有個開養(yǎng)老院的富老頭請他吃飯,讓我跟著去蹭飯,順道接受一下社會的毒打。
我半道去,屁股還沒坐熱,就被那個糟老頭子一連串的“暴論”砸的喘不過氣兒來:
養(yǎng)老院其實是一個相當殘酷的“江湖”,養(yǎng)兒難防老,但起碼可以防“吃絕戶”。
如果養(yǎng)老,連孩子這樣的“血親”都指望不上,你能“全”指望著養(yǎng)老院那些跟你非親非故的護工嗎?
這些話,從他嘴里講出來,簡直“惡”到離譜。
聽到這兒,我差點想站起來咬他一口:
這都什么時代了,還能“吃絕戶”?
我陰陽怪氣的反問:
現(xiàn)在你們做養(yǎng)老行業(yè)的,為了勸人生娃,制造生育焦慮,已經開始用“吃絕戶”這么刺激的話術了嗎?
糟老頭子反倒是語重心長:
養(yǎng)老這個問題,遠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殘酷。
養(yǎng)老院可不是什么烏托邦,而是一個“小社會”,運行著諸多“叢林法則”。
接下來這頓飯,一席話,吃得我脊背發(fā)涼,冷汗直冒,我聽到了:
一個從業(yè)者口述的:“中國養(yǎng)老產業(yè)”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。
1
住養(yǎng)老院,要花多少錢?
按照老頭的說法:行業(yè)里一個月,幾萬的有,幾千的有,幾百的也有,城市不同,條件不同,豐儉由人。
可悲的是什么?
就算他們這種,一個月收到五位數(shù)的養(yǎng)老院,如果是“無孩老人”,也很難過的好。
為什么?
不是設備的問題,不是機構的問題。
是“人性”的問題。
對老人的生活品質影響最大的是什么?
不是床多大,房間多敞亮,監(jiān)控多到位。
而是人,那些身邊和你朝夕相處的人。
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老人和老人之間也有“霸凌”現(xiàn)象,存在相互攀比,欺壓,排擠,爭風吃醋的問題。
第一,養(yǎng)老院里的“鄙視鏈”:
老頭接著講:哪里有人,哪里就有鄙視鏈。
以前單位分房子,有句鄙視鏈順口溜:
一樓窮,二樓富,三樓四樓住干部,五樓困難戶。
在養(yǎng)老院呢?
趾高氣昂,站在鄙視鏈最頂端的老人,叫:兒女雙全,有權有錢
趴在鄙視鏈最低端的呢?
就是無兒無女的老人。
管你有錢沒錢,統(tǒng)一都劃成“孤寡老人”。
老人和小孩一樣,越老越需要依靠。
說句不好聽的,養(yǎng)老院里無兒無女的老人,跟學校里的“孤兒”有什么本質區(qū)別?
不欺負你欺負誰呢?
這一句話,就讓我破防了。
老頭接著講:
孩子,是替你“主張權利”的天然合法性主體,是維權的“直接受益人”。
他可能是一個王八蛋,可以沒有“撫養(yǎng)你的動力”,但是他一定有“維權的動力”。
只要有利可圖。
而且,孩子越是王八蛋,戰(zhàn)斗力越強,出了問題,把養(yǎng)老院訛到破產關門的案例一大把。
他可能不把你當?shù)撬灰彦X當?shù)蛪蛄恕?br />
很多“丁克”相信,等老了,和養(yǎng)老院簽一個合約,他們按照合同照顧自己,定期從賬戶劃錢就好了。
遵守合約的前提是什么?
違約會受到“懲罰”。
不能自理的“失能”老人,如果連主張,申訴的能力都失去了。
你憑什么相信養(yǎng)老機構和護工們,會按照合約執(zhí)行,來照顧你呢?
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么?
“不訴不理”
什么意思?
民事案件:沒人主張,就不會有司法介入
通俗點說:沒人喊冤,就不會有人管。
孩子存在的最大意義,就是,起碼有人替你喊冤。
哪怕,他只是為了錢呢?
2
第二,護工的問題
養(yǎng)老院的護工,跟學校的老師很像,既是服務的提供者,也是秩序的維護者。
但,不是所有的護工都是善良的天使:
勢利眼,欺軟怕硬,偏心,勒索財物,公報私仇,虐待,侮辱,體罰,,,
都是普通人,人性的惡,這里一樣也不少。
越是無依無靠,無兒無女的老人,受的委屈越多。
為什么?
知道你后面沒人,欺負你沒后果。
人嘛,總是挑軟柿子捏的。
老師,門檻夠高了吧?起碼受過高等教育,社會新聞爆出的惡性案件少嗎?
護工這個群體,從業(yè)門檻可低多了,類似的事情只多不少。
輿論關注度不夠罷了:
你看不見,并不意味著不存在。
聽到這里,我心里憋的有點緩不過來了:
不是到處都有監(jiān)控嗎?那院方,管理者不管嗎?
3
老頭說,這就是第三個問題:院方的管理問題
學校是非盈利機構,事業(yè)單位,老師管得夠嚴吧?
學生“霸凌”的問題,少嗎?
你肯定知道一個詞兒:"合法傷害權"。
各行各業(yè)都一樣,只要手里的權力夠大,我可以在規(guī)則允許的范圍內,讓你生不如死,但是,你卻抓不住我任何把柄,我甚至可以不違反任何規(guī)則。
這就是合法傷害權。
拿護工來講,安排床位,知道你有哮喘,就把你安排到通風最差的地方;
知道你和誰有矛盾,就把你倆放一個房間;
知道你腿腳不利索,就把你往高樓層放;
甚至故意安排讓你和有傳染病的,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一個房間。
我們也想嚴格管理,但是這種問題,明面上,護工有錯嗎?
你挑不出來。
但是,對老人傷害大嗎?
很大。
哪怕就是簡單的冷暴力呢?
一個月不跟老人講話,不給你好臉色,這些問題監(jiān)控能解決嗎?
院方能解決嗎?制度能解決嗎?投訴能解決嗎?
沒有任何實證的,人家就說不是故意的。
我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,只能說盡量協(xié)調。
你找院方領導投訴,大多也是和稀泥,而且這相當于把護工們得罪死了,只要不換養(yǎng)老院,剩下的日子,只會更難過。
人,永遠是最難解決的問題。
外面有孩子,護工們起碼有所忌憚,知道做的太過分,會有人來鬧,就會有所收斂。
但是真碰上無兒無女的,那就只能看運氣了。
而且,更嚴重的問題:
院方,就一定是正義的嗎?
4
這里,是第四個問題:養(yǎng)老機構的老板問題
老板們開養(yǎng)老院的目的是什么?
為了公平正義?為了哄老人開心?
為了“達則兼濟天下”?
為了用廣廈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?
別鬧了,大家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個:賺錢
行業(yè)里,大大小小的養(yǎng)老院,背后的老板什么成分都有。
不排除老板也有好人,也有正經的生意人,但是大多數(shù)都沒那么“正經”。
以前挖礦的煤老板,放高利貸的,搞房地產的,搞互聯(lián)網金融的,投資養(yǎng)老產業(yè)的很多還是這幫人。
最讓人不安的還是那幫原來搞“莆田系醫(yī)院”現(xiàn)在轉行搞“大健康產業(yè)”,開養(yǎng)老院的。
按照莆田醫(yī)院的路子搞養(yǎng)老院,你猜,多少錢夠你花的?
魏則西的例子,還在那兒擺著呢。
這幫人站在養(yǎng)老院的背后,你指望他們替你主持公道?
別鬧了,人家開養(yǎng)老院的資本,就是靠血腥的原始積累。
這幫人的發(fā)家史,原本從頭到腳,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。
我為什么總說:商業(yè)化的“以房養(yǎng)老”存在很大隱患?
是不是很多地方,已經有暴雷的機構出現(xiàn)了?
如果是莆田系的老板經營,合同搞到手,這些養(yǎng)老院就只剩下一個KPI:
怎么盡快把人送走。
要是無兒無女,沒個替你維權的,那簡直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啊,任人宰割。
餐飲行業(yè)有個指標,叫“翻臺率”,為了多賺錢,拉高“坪效”,必須提高翻臺率。
為什么肯打雞,快餐店基本都是高凳子,硬椅子?
他們不知道這個你坐著不舒服嗎?
不舒服,你才會快點走,人家才能快點“翻臺”,快點賺下一桌的錢。
按照這種經營思路,碰上“莆田系”養(yǎng)老院,他們玩兒的就該是“翻床率”了。
聽到這里,我脊背發(fā)涼,開始冒冷汗了。
5
老頭接著講了第五個問題:監(jiān)護人問題
現(xiàn)在的養(yǎng)老院,大多數(shù)簽的都是“三方合同”,也就是院方,老人,和監(jiān)護人。
沒有法定監(jiān)護人,很多養(yǎng)老院根本就不敢收。
為什么?
收進來,腦子清醒還好說,萬一生病,不能自理了,失去意識了。
就算你卡里有一個億,誰來付?怎么付?
重大決策誰來做?
送醫(yī)院,做手術,都是要監(jiān)護人簽字的,誰來簽?
院方簽字,出了問題誰負責?
這個時候,“孩子”作用就出來了,起碼你有一個管你“法定監(jiān)護人”。
哪怕他是為了分遺產呢?
6
然后就是第六個問題:有錢,你未必進得去
養(yǎng)老院也是有風控的,高危老人,院方根本就不收治。
入院要做體檢,有沒有精神病?有沒有傳染病?有無重度不良嗜好?有無案底違法記錄?
有些高檔養(yǎng)老院,為了其他老人考慮,存在這些問題,根本就不收治的。
比如說,傳染病。
乙肝,艾滋,一期梅毒,各種皮膚病,日常接觸傳感幾率很小,大家都知道,但是很多養(yǎng)老院就是不收。
為什么?
換位思考,同寢的老人能答應嗎?
護工能愿意嗎?
你跟他講,大概率沒問題,那小概率呢?
萬一呢?
護工也是人啊,這就是現(xiàn)實。
而且,“老人”也是按照自理能力,被院方分為三六九等。
能夠自理的;
基本自理的;
完全“失能”不能自理的;
完全不能自理,很多養(yǎng)老院根本就不愿意收,如果再無兒無女,沒有監(jiān)護人,那就更難了。
老頭又講了一個案例:
失獨家庭,老兩口相依為命,幾年前,老頭突發(fā)腦血栓,不能自理,老太太在家里照顧。
結果后來老太太也栓了,得虧,還能打得出電話,不然兩個病人,困在家里,那真的是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,要是活活等死,那可真的是人間慘劇了。
前段時間,一個獨居女孩失手把自己反鎖進衛(wèi)生間,沒帶手機,被困,上了全網的熱搜。
獨居,不怕壯年,也不怕猝死,痛痛快快,一了百了。
就怕被“困住”,活活等死。
至于,精神健康,安寧喜樂,這些維度太奢侈了,暫時在行業(yè)的解決能力之外,就不討論了。
先解決活著,再解決活好吧。
7
最后,老頭講了一個李春平的故事。
李春平是個傳奇富豪,號稱“百年慈善第一人”。
年輕的時候儀表堂堂,30歲跟一個68歲的好萊塢女影星,以“兒子”的身份去了美國。
1989年兩人結婚,1990年老太太去世,然后,李春平攜巨額遺產回國。
此后的20年,他平均每天以7萬多元的速度,累計在全國捐款3億3千萬人民幣。
他沒有結婚,也沒有再生孩子。
最凄涼戲劇性的一幕是什么?
2016年底,他被確診為阿爾茲海默癥,也就是老年癡呆,然后,他的妹妹,親戚,養(yǎng)老院,身邊的工作人員開始上演一場激烈的監(jiān)護權,財產爭奪戰(zhàn)。
他的巨額資產,被身邊的“工作人員”托管和抵押。
被親戚送到養(yǎng)老院中,然后又被身邊的“工作人員”奪回,安排在一家會所,每年需要為此支付數(shù)千萬的“養(yǎng)老費”。
2016年底,李春平的親屬向北京一法庭提交申請,質疑一眾工作人員掌握了他近40處房產的房產證,涉嫌詐騙、盜竊和侵占財產,同時質疑李春平與一家資產托管公司簽署資產管理協(xié)議書的有效性,要求法院做“司法鑒定”:確認他智能缺損,無民事行為能力。
以上信息流傳的版本很多,諸多細節(jié)真實性已很難考證。
老頭反問我:這不就是一個現(xiàn)代版“吃絕戶”的故事嗎?
民間有句俗語:小兒持金過鬧市,不動心思不是人。
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。
然后老頭突然低聲跟我講,咱們有句老話是怎么說來著:
“老而不死是為賊”
我錯愕道:你這個詞的用法是錯誤的,它的本意是,,,
老頭一臉苦笑:錯了嗎?我覺得沒錯。
“壽則多辱”
我張開嘴想反駁,開合幾下,最終無言。
隨后,一聲嘆息。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 |
|